《雜阿含經》第246經
如是我聞:
爾時,世尊晨朝著衣持鉢,入王舍城乞食。
爾時,天魔波旬ⓐ作是念:「沙門瞿曇晨朝著衣持鉢,入王舍城乞食,我今當往亂其道意。」
時,魔波旬化作御車像ⓑ類①,執杖覓牛,著弊衣,蓬頭亂髮,手脚剝裂,手執牛杖,至世尊前問言:「瞿曇!見我牛不?」
世尊作是念:「此是惡魔,欲來亂我。」即告魔言:「惡魔!何處有牛?何用牛為?」
魔作是念:「沙門瞿曇知我是魔。」而白佛言:「瞿曇!眼觸入處,是我所乘。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觸入處,是我所乘。」
復問:「瞿曇!欲何所之?」
世尊能到魔所到不了的沒有六觸入處的地方佛告惡魔:「汝有眼觸入處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觸入處。若彼無眼觸入處,無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觸入處,汝所不到,我往到彼。」
爾時,天魔波旬即說偈言:
「若常有我者, 彼悉是我所,
一切悉屬我, 瞿曇何所之。」
爾時,世尊說偈答言:
「若言有我者, 彼說我則非,
是故知波旬, 即自墮負處。」
魔復說偈言:
世尊復說偈答言:
「若有離魔者, 問度彼岸道,
為彼平等說, 真實永無餘,
時習不放逸, 永離魔自在。」
魔復說偈言:
「有石似段肉, 餓烏來欲食,
彼作軟美想, 欲以補飢虛,
竟不得其味, 折觜②而騰虛,
我今猶如烏, 瞿曇如石生,
不入愧而去, 猶烏陵虛逝。」
內心懷愁毒,即彼沒不現。
[校勘]
ⓐ 「天魔波旬」,巴利本作 Māra pāpimant。
ⓑ 「像」,大正藏原為「象」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改作「像」。
[註解]
① 御車像類:駕車的這類人。
② 觜:鳥嘴。
[對應經典]
- 南傳《相應部尼柯耶》〈魔相應4〉第19經農夫經。
- 參考 《雜阿含經》卷三十九第1092經。
- 參考 《別譯雜阿含經》卷二第31經。
- 參考 南傳《相應部尼柯耶》〈魔相應4〉第24經 七年追蹤經。
- 參考 南傳《相應部尼柯耶》〈魔相應4〉第25經 魔的女兒經。
[讀經拾得]
天魔波旬是欲界最高天「他化自在天」的天主之一,只要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觸入處的地方,放眼所見都是他的勢力範圍,而問佛陀:「看你能跑到哪兒?」
佛陀回答:「你有六觸入處的勢力範圍,但沒六觸入處的地方你就到不了了,而我就到那邊。」
「六觸入處」直翻是由「六觸」進入身心的管道,常特指六觸使人心意動搖、產生貪愛的過程、時空、或情境。若是在無明的狀態下的「六觸」,就是「六觸入處」,也就是「無明觸」,會造成輪迴,在魔王的掌握中。若有智慧,在根境識會遇時不因六觸而心意動搖,也就是「明觸」,斷了十二因緣的鎖鏈,自然不在魔王的領地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