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阿含經》第216經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言大海者,愚夫所說,非聖所說,此大海小水耳。云何聖所說海?謂眼識色已,愛念、染著,貪樂身、口、意業,是名為海。一切世間阿修羅眾,乃至天、人,悉於其中貪樂沈沒,如狗肚,如亂草蘊,此世、他世絞結纏鎖,亦復如是。耳識聲、鼻識香、舌識味、身識觸,此世、他世絞結纏鏁,亦復如是。」
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如身、口、意業,如是貪、恚、癡,老、病、死,亦如是說。如五根三經,六根三經,亦如是說

[校勘]

「在」,明本作「住」。

大正藏無「海」字,今依據宋、明二本補上。

「染」,大正藏原為「深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染」。

「肚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壯」。

[註解]

狗肚藏:狗肚中的腸子(般的糾纏)。

亂草蘊:雜亂積聚的水草。

如五根三經,六根三經,亦如是說:本經講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五根,識知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後,染著身、口、意業,是一經。染著貪、恚、癡,是第二經。染著老、病、死,是第三經。這些經中沒提到意根,因此是五根三經。另外有經典則講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根的染著,而為六根三經。

[對應經典]

  • 南傳《相應部尼柯耶》〈六處相應35〉第229經海經第二。

[讀經拾得]

後世佛教徒將流轉生死的無量身、口、意業稱作海,例如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卷一〈忉利天宮神通品1〉:「三業惡因之所招感,共號業海」(CBETA, T13, no. 412, p. 779, a7-8),其原始定義可見本經。

如何能渡過「業海」?本經及下一經中,佛陀告訴了我們根本之道。

回到《雜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