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阿含經》第163經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何所有故,何所起,何所繫著,何所見我,令諸眾生作如是見、如是說:『於此十四百千生門、六十千六百五業、三業、二業、一業、半業、六十二道跡、六十二內劫、百二十泥黎、百三十根、三十六貪界、四十九千家、四十九千金翅鳥家、四十九千邪命外道、四十九千外道出家、七想劫、七無想劫、七阿修羅、七毘舍遮、七天、七人、七百海、七夢、七百夢、七、七百嶮、七覺、七百覺、六生、十增進、八大士地,於此八萬四千大劫,若愚若智,往來經歷,究竟苦邊彼無有沙門、婆羅門作如是說:「我常持戒,受諸苦行,修諸梵行,不熟業者令熟,已熟業者棄捨,進退不可知。」此苦樂常住,生死定量,譬如縷丸著空中,漸漸來下,至地自住。如是八萬四千大劫生死定量,亦復如是』?」

諸比丘白佛:「世尊是法根、法眼、法依……」如是廣說,次第如上三經。

[校勘]

「黎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犁」。

「海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人」。

「若」,宋、元二本作「苦」。

「擲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掉」。

[註解]

生門:誕生的生命型態。此經所述的外道認為輪迴過所有這些生命型態後,自然會解脫。

泥黎:地獄。

毘舍遮:食人精氣或血肉之惡鬼。

嶮:「險」的異體字。

大士地:高貴的地位。

彼無有沙門、婆羅門作如是說:沒有修行人這麼說;這麼說的就不是修行人。

熟業:成熟的業報。

縷丸:將線纏起來而成的小球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此經所記載的邪見,就是外道六師的「末迦梨瞿舍利子」主張的宿命論,認為人的際遇不是由自己的意志、行為造成的,一切隨命運擺布,努力是徒然的,經歷過所有這些輪迴,自然就會解脫。

本經中「我常持戒,受諸苦行,修諸梵行,不熟業者令熟,已熟業者棄捨,進退不可知」所述的,不管是苦行外道也好、佛教也好,都與宿命論主張的一切自有定數相衝突,於是被此類外道拿來當攻擊的對象:就說一切都有定數了,還要持戒、修苦行、梵行做什麼?所以這類外道認為「無有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說」。

現代也有一些前世今生的思想,承認有輪迴的存在,表示輪迴本身就是學習、就是修行,經歷輪迴自然就會到更高的境界。這種思想雖然通常是鼓勵積極、正向的思考,但也接近於「經歷過所有這些輪迴,自然就會解脫」的見解。佛陀則表示輪迴不一定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,輪迴再久也不會自然解脫,端看所造的業而決定輪迴的去向。

回到《雜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