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
時,有尊者金剛子ⓐ,住巴連弗邑①一處林中。時,巴連弗邑人民夏四月過,作憍牟尼②大會。
時,尊者金剛子聞世間大會,生不樂心,而說偈言:
「獨一處空林, 猶如棄枯木,
夏時四月滿, 世間樂莊嚴,
普觀諸世間, 甚ⓑ苦無過我。」
爾時,林中住止天神即說偈言:
「獨一處空林, 猶如棄枯木,
為三十三天③, 心常所願樂,
猶如地獄中, 仰思生人道。」
時,金剛子為彼天神所勸發已,專精思惟,斷諸煩惱,得阿羅漢。
[校勘]
ⓐ 「金剛子」,巴利本作 Vajjiputta。
ⓑ 「甚」,大正藏原為「其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甚」。
[註解]
① 巴連弗邑:古代印度都市名,佛滅後的阿育王將摩竭提國的首都從王舍城遷都至此,位於恆河左岸,即當今印度的巴特那巿所在。當時有以首都名作為國號的習慣,因此摩竭提國又稱為巴連弗國。另譯為「波吒利弗多羅」、「波羅利弗妬路」、「華氏城」。
② 憍牟尼:為音譯,義譯為「月光」,古印度的節慶日,在一年中月亮最圓的那一夜(印度曆八月三十日,相當於農曆九月十五日),人們會徹夜慶祝,類似中秋節。另譯為「滿迦低月」。
③ 三十三天:欲界六天的第二天,位於須彌山頂上,中央為帝釋天,四方各有八天,合稱三十三天。又稱為「忉利天」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- 金剛子尊者
四部阿含中,「金剛子尊者」似乎只有一位,所以這位有可能就是《中阿含經》卷八〈未曾有法品4〉第33經侍者經當中那位金剛子尊者。
金剛子尊者在佛涅槃後,入和阿難尊者類似的定而觀察其心,知道阿難尊者還未解脫,就勸勉阿難尊者:「山林靜思惟,涅槃令入心,瞿曇禪無亂,不久息跡證。」阿難尊者依此修行,果然不久就證得阿羅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