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阿含經》第1333經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時,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住林中,入晝[*]正受,心起不善覺,依於惡貪

時,彼林中住止天神作是念:「非比丘法,止住林中,入晝[*]正受,心生不善覺,依於惡貪,我今當往開悟之。」

時,彼天神即說偈言:

「其心欲遠離,  止於空閑林,
 放心隨外緣,  亂想而流馳。
 調伏樂世心,  常樂心解脫,
 當捨不樂心,  執受安樂住。
 思非於正念,  莫著我我所,
 如以塵頭染,  是著極難遣。
 莫令染樂著,  欲心所濁亂,
 如釋君馳象,  奮迅去塵穢。
 比丘於自身,  正念除塵垢,
 塵者謂貪欲,  非世間塵土,
 黠慧明智者,  當悟彼諸塵,
 於如來法律,  持心莫放逸。
 塵垢謂瞋恚,  非世間塵土,
 黠慧明智者,  當悟彼諸塵,
 於如來法律,  持心莫放逸。
 塵垢謂愚癡,  非世間塵土,
 明智黠慧者,  當捨彼諸塵,
 於如來法律,  持心莫放逸。」

時,彼天神說是偈已,彼比丘聞其所說,專精思惟,斷諸煩惱,得阿羅漢。

[校勘]

「念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念此」。

「止」,大正藏原為「正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止」。

「染」,聖本作「深」。

「象」,宋本作「馬」。

大正藏在「惱」字之下有一「心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刪去。

[註解]

不善覺:不好的念頭。這裡「覺」是「尋」的舊譯,是投向的注意力。 惡貪:嚴重的貪欲。

如釋君馳象:解讀為「如一頭(為抖落身上塵土)被鬆綁而飛奔的象」,《別譯雜阿含經》與相當的南傳經文都作「振翅的鳥」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1087 經波旬也問過佛陀為什麼要睡眠,兩經對讀也很有意思 http://buddhaspace.org/agama/39.html#一〇八七

回到《雜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