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時,彼天子容色絕妙,於後夜時來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。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。
時,彼天子說偈問佛:
爾時,世尊說偈答言:
修十善生天路
「遠離於殺生, 持戒自防樂,
害心不加生, 是則生天路。
遠離不與取ⓐ, 與取心欣樂,
斷除賊盜心, 是則生天路。
不行他所受①, 遠離於邪婬,
自受知止足, 是則生天路。
自為己及他, 為財及戲笑,
妄語而不為, 是則生天路。
斷除於兩舌②, 不離他親友,
常念和彼此, 是則生天路。
遠離不愛言③, 軟語不傷人,
常說淳美言, 是則生天路。
不為不誠④說, 無義無ⓑ饒益⑤,
常順於法言, 是則生天路。
聚落若空地ⓒ, 見利言我有,
不行此貪想, 是則生天路。
慈心無害想, 不害於眾生,
心常無怨結, 是則生天路。
苦業及果報, 二俱生淨信,
受持於正見, 是則生天路。
如是諸善法, 十種ⓓ淨業跡⑥,
等受堅固持, 是則生天路。」
時,彼天子復說偈言:
「久見婆羅門, 逮得般涅槃,
一切怖已過, 永超世恩愛。」
於時[*],天子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稽首佛足,即沒不現。
[校勘]
ⓐ 「與取」,聖本作「取與」。
ⓑ 「無」,大正藏原為「不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無」。
ⓒ 「空地」,聖本作「虛空」。
ⓓ 「種」,大正藏原為「稱」,今依據高麗藏改作「種」。
[註解]
① 不行他所受:義譯不明,《別譯雜阿含經》作「不奸他婦女」,不邪淫(不正當的性關係)的意思。
② 兩舌:挑撥離間。
③ 不愛言:不好聽,傷人的話。
④ 不誠:妄語。
⑤ 無義不饒益:不了解義理、缺乏真義,是無法令人受益的。
⑥ 淨業跡:清淨業力的方法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十善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婬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、不貪欲、不瞋恚、離邪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