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阿含經》第1277經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時,有一天子,容色絕妙,於後夜時來詣佛所,稽首佛足,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。
時,彼天子而說偈言:
「不可常言說, 亦不一向聽,
而得於道跡, 堅固正超度。
思惟善寂滅, 解脫諸魔縛,
能行說之可, 不可ⓐ不應說。
不行而說者, 智者則知非,
不行己所應, 不作而言作。
是則同賊非, 名為不善業ⓑ。」
爾時,世尊告天子言:「汝今有所嫌責耶?」
天子白佛:「悔過,世尊!悔過,善逝!」
爾時,世尊熙怡微笑。
時,彼天子復說偈言:
「我今悔其過, 世尊不納受,
內懷於惡心, 抱ⓒ怨而不捨。」
爾時,世尊說偈答言:
「言說悔過辭, 內不息其心,
云何得息怨? 何名為修善?」
時,彼天子復說偈言:
「誰不有其過? 何人無有罪?
誰復無愚癡? 孰能常堅固①?」
時,彼天子復說偈言:
「久見婆羅門, 逮得般涅槃,
一切怖已過, 永超世恩愛。」
時,彼天子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稽首佛足,即沒不現。
[校勘]
ⓐ 「可」,大正藏原為「行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可」。
ⓑ 「名為不善業」,大正藏原無此句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補上。
ⓒ 「抱」,聖本作「於」。
[註解]
① 孰能常堅固:誰能夠永遠地堅定?《雜阿含經》本句後疑似缺了一段,相當的《別譯雜阿含經》經文還有一段:「爾時,世尊以偈答曰:『如來婆伽婆,正智得解脫,彼無諸愆過,亦復無得失,彼已離愚癡,能具於正念。』」相當的南傳經文則也有一段:「如來、佛陀,一切生存類的憐愍者,他不存在罪過,他沒有走入歧途,他不走向迷妄,他是經常正念的慧者。對懺悔罪過者們,如果不接受者,更憤怒、嚴重的瞋恚,他存敵意,那敵意我不歡喜,我原諒你們的罪過。」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- 真正的懺悔要發自內心
佛陀對於犯了過錯的人,總是慈心勉勵只要誠心懺悔,未來世即可得律儀成就。即使是盜法出家的重罪,在面對須深的懺悔時,世尊也是一樣地勸勉:
《雜阿含經》卷14第347經 佛告須深:「受汝悔過,汝當具說:『我昔愚癡、不善、無智,於正法、律盜密出家,今 日悔過,自見罪、自知罪,於當來世律儀成就,功德增長,終不退減。』所以者何?凡人 有罪,自見、自知而悔過者,於當來世律儀成就,功德增長,終不退減。」
然而,本經中的天子起初只是嘴上說懺悔,心中仍有怨念,佛陀則微笑不受。
當今我們雖已無法親在佛前求懺悔,然而在拜懺時,心中還是得將惡心及怨念都懺悔、棄捨,才是真正的悔過。
- 世尊微笑
世尊累劫修行,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,行住坐臥威儀具足,絕不會無因緣而笑,《雜阿含經》中,就非常少見到世尊微笑的記載。
《雜阿含經》卷31第872經 尊者阿難即受教,以傘蓋覆燈,隨佛後行,至一處,世尊微笑。尊者阿難白佛言:「世尊 不以無因緣而笑,不審世尊今日何因何緣而發微笑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