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是我聞: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諸離車ⓑ子③常枕木枕④,手足龜坼⑤,疑畏莫令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ⓒ⑥得其間便⑦。是故,常自警ⓓ策,不放逸住;以彼不放逸住故,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不能伺求⑧得其間便。於未來世,不久,諸離車子恣樂無事,手足柔軟,繒纊⑨為枕,四體安臥,日出不起,放逸而住;以放逸住故,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得其間便。
「如是,比丘精勤方便,堅固堪能,不捨善法,肌膚損瘦⑩,筋連骨立。精勤方便,不捨善法,乃至未得所應得者,不捨精進,常攝其心,不放逸住。以不放逸住故,魔王波旬不得其便。
「當來之世,有諸比丘恣樂無事,手足柔軟,繒纊為枕,四體安臥,日出不起,放逸而住;以放逸住故,惡魔波旬伺得其便。是故,比丘!當如是學:『精勤方便,乃至不得未得,不捨方便。』」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「鞞舍離」,巴利本作 Vesāli。
ⓑ 「離車」,巴利本作 Licchavī。
ⓒ 「摩竭陀王阿闍世毘提希子」,巴利本作 Māgadha Ajātasattu Vedehiputta。
ⓓ 「警」,大正藏原為「儆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警」。
[註解]
① 鞞舍離:古代印度六大都市之一,位於當時的中印度,當今印度東北部,在恆河北岸,是十六大國之一的跋耆國的首都,這個城內主要的種族叫離車,是跋祇族的一部。當時有以首都名作為國號的習慣,因此跋祇國又稱為鞞舍離國。另譯為「毘舍離」、「毘耶離」、「廣嚴城」。
② 重閣講堂:佛陀的道場之一,在毘舍離城北邊一大片天然林中的大講堂。又譯為「高樓臺觀」、「大林精舍」。
③ 離車子:離車族人。「離車」是古代居住在毘舍離城的剎帝利種族名。佛世時此種族實施共和制,頗為富強,佛陀涅槃後,此族的民眾也分得佛舍利,起塔供養。
④ 枕木枕:睡在圓木作成的枕頭上。
⑤ 手足龜坼:手腳的皮膚龜裂。「坼」讀音同「徹」。
⑥ 阿闍世毘提希子:即阿闍世王,優婆塞名,摩竭陀國王舍城的統治者,父親是頻婆娑羅王,母親是韋提希(毘提希)夫人,在懷胎時命相師都說此兒會害其父,因此名為阿闍世,意思是「未生以前結怨」。長大後被立為太子,卻結交惡友提婆達多,囚禁父母,自立為王,併吞諸小國,建立統一印度的基礎,並與波斯匿王交戰數次。後因殺害父親頻婆娑羅王的業報而全身長瘡,在佛前懺悔後得痊癒,並皈依於佛陀,成為佛教的大護法,並在佛滅後護持第一次的經典結集。又譯為「韋提希子阿闍世」。
⑦ 得其間便:乘虛而入。
⑧ 伺求:窺伺守候而找機會征討。
⑨ 繒纊:「繒」是絲織品的總稱,讀音同「增」;「纊」是棉絮,讀音同「況」。
⑩ 損瘦:消瘦。
[對應經典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