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阿含經》第1248經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過去世時,摩竭提國有牧牛者,愚癡無慧,夏末秋初,不善觀察恒水此岸,亦不善觀恒水彼岸,而驅群牛峻岸而下,峻岸而上,中間洄澓,多起患難。諸比丘!過去世時,摩竭提國有牧牛人,不愚不癡者,有方便慧,夏末秋初,能善觀察恒水此岸,亦善觀察恒水彼岸,善度其牛,至平博山谷好水草處。彼初渡時,先渡[*]大牛能領群者,斷其急流。次驅第二多力少牛,隨後而渡[*],然後第三驅羸小者,隨逐下流,悉皆次第安隱得渡[*]。新生犢子愛戀其母,亦隨其後,得渡[*]彼岸。

「如是,比丘!我說斯譬,當知其義。彼摩竭提牧牛者,愚癡無慧;彼諸六師富蘭那等亦復如是,習諸邪見,向於邪道。如是彼牧牛人愚癡無慧,夏末秋初,不善觀察此岸彼岸,高峻山嶮,從峻岸下,峻岸而上,中間洄澓,多生患難。如是六師富蘭那等愚癡無慧,不觀此岸,謂於此世;不觀彼岸,謂於他世;中間洄澓,謂境諸魔,自遭苦難。彼諸見者,習其所學,亦遭患難。

「彼摩竭提善牧牛者,不愚不癡,有方便慧,謂如來、應、等正覺。如牧牛者善觀此岸,善觀彼岸,善渡[*]其牛,於平博山谷,先渡[*]大牛能領群者,橫截急流,安渡[*]彼岸。如是我聲聞能盡諸漏,乃至自知不受後有。橫截惡魔世間貪流,安隱得渡[*]生死彼岸。

「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,次渡[*]第二多力少牛,截流橫渡[*]。如是我諸聲聞斷五下分結,得阿那含,於彼受生,不還此世,亦復斷截惡魔貪流,安隱得渡[*]生死彼岸。

「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,驅其第三羸小少牛,隨其下流,安隱得渡[*]。如是我聲聞斷三結,貪、恚、癡薄,得斯陀含,一來此世,究竟苦邊,橫截於彼惡魔貪流,安隱得渡[*]生死彼岸。

「如摩竭提國善牧牛者,新生犢子愛戀其母,亦隨得渡[*]。如是我聲聞斷三結,得須陀洹,不墮惡趣,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,斷截惡魔貪流,安隱得渡[*]生死彼岸。」

爾時,世尊即說偈言:

「此世及他世,  明智善顯現,
 諸魔得未得,  乃至於死魔。
 一切悉知者,  三藐三佛智,
 斷截諸魔流,  破壞令消亡。
 開示甘露門,  顯現正真道,
 心常多欣悅,  逮得安隱處。」
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「渡」,大正藏原為「度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渡」。[*]

大正藏無「是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「常」,宋本作「當」。

[註解]

峻岸而下,峻岸而上:在危險的岸邊上上下下。

洄澓:蜿蜒曲折的水流、漩渦。

三藐三佛:佛陀十號的第三,即「正徧知」。

[對應經典]

 

回到《雜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