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阿含經》 卷43 第1167經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過去世時有河中草,有龜於中住止。時,有野干飢行覓食,遙見龜蟲,疾來捉取。龜蟲見來,即便藏六,野干守伺,冀出頭足,欲取食之。久守,龜蟲永不出頭,亦不出足;野干飢乏,瞋恚而去。

「諸比丘!汝等今日亦復如是。知魔波旬常伺汝便,冀汝眼著於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甞味、身著觸、意念法,欲令出生染著六境。是故,比丘!汝等今日常當執持眼律儀住,執持眼根律儀住,惡魔波旬不得其便,隨出隨緣;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亦復如是。於其六根若出若緣,不得其便,猶如龜蟲,野干不得其便。」

爾時,世尊即說偈言:

「龜蟲畏野干,  藏六於殼內,
 比丘善攝心,  密藏諸覺想。
 不依不怖彼,  覆心勿言說。」
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「著」,大正藏原為「覺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著」。

「殼」,明本作「㲉」,聖本作「敞」。

「彼」,聖本作「畏」。

[註解]

野干:胡狼,又名豺狼、狐狼。犬科動物,生物分類上與狼較近而有狐的外表,腳長、犬齒彎曲,專門獵食細小哺乳動物、鳥類及爬行動物。

藏六:烏龜將頭、尾、四肢藏入殼中。

隨出隨緣:「出」是指離出、離開;「緣」是指原因。「隨出隨緣」大意是指隨著「執持眼律儀住」這個原因,使得波旬無法趁虛而入而離開。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也是如此。律儀請參照本卷第1170經。

若出若緣:「出」是指脫出、脫離;「緣」是指原因。「若出若緣」大意是指如果因為執持六根律儀住,而使六根能脫出、避免生染著六境的話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將收攝六根比喻為「如龜藏六」是佛教中常見的譬喻,例如卷二十二第600經也提到這個譬喻。

回到《雜阿含經》卷43

回到《雜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