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阿含經》 卷37 第1047經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惡業因、惡心因、惡見因,如是眾生身壞命終,必墮惡趣泥犁中。譬如圓珠,擲著空中,落地流轉,不一處住。如是,惡業因、惡心因、惡見因,身壞命終,必墮地獄,中無住處。

「云何為惡業?謂殺生,乃至綺語……」如上廣說,「是名惡業。云何惡心?謂貪恚心……」如上廣說,「是名惡心。云何惡見?謂邪顛倒……」如上廣說,「是名惡見。是名惡業因、惡心因、惡見因,身壞命終,必生惡趣泥犁中;善業因、善心因、善見因,身壞命終,必生善趣天上。

「婆羅門!云何為善業?謂離殺生、不樂殺生,乃至不綺語,是名善業。云何善心?謂不貪、不恚,是名心善。云何為善見?謂正見不顛倒,乃至見不受後有,是名善見[*]。是名業善因、心善因、見善因,身壞命終,得生天上。譬如四方摩尼珠,擲著空中,隨墮則安;如是彼三善因,所在受生,隨處則安。」

佛說是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「處住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其處」。

「泥犁」,巴利本作 Niraya。

「善見」,大正藏原為「見善」,今依元、明二本改作「善見」。[*]

「摩尼珠」,巴利本作 Maṇi。

大正藏在「是」字之下有一「如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
[註解]

惡業因、惡心因、惡見因:因為行惡業、有惡心、持惡見(而有之後的惡報)。

譬如圓珠,擲著空中,落地流轉,不一處住:就好像圓形的珠子,拋到空中,落地後滾動,沒有辦法在一個地方穩住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猶如無缺點的骰子被向上拋擲,就在每個住立處很穩固地住立」。按:本經中惡有惡報譬喻為圓珠不穩,善有善報譬喻為方塊安穩,取行惡不安穩,行善得安穩的意思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不同,將惡有惡報、善有善報都譬喻為骰子(方塊)穩固地住立,取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是穩穩妥妥的原則之義。

四方摩尼珠:方塊形狀的寶珠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無缺點的骰子」。

[對應經典]

 

回到《雜阿含經》卷37

回到《雜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