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阿含經》第1008經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時,有天子容色絕妙,來詣佛所,稽首佛足,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。

時,彼天子而說偈言:

「從地起眾生,  何者為最勝?
 於空墮落者,  復以何勝上?
 凡所祈請處,  何者最第一?
 於諸言語中,  何者為上辯?」

時,有一天子本為田家子,今得生天上,以本習故,即便說偈答彼天子:

「五穀從地生,  是則為最勝,
 種子於空中,  落地為最勝。
 犎[*]牛資養人,  是則依中勝,
 愛子有所說,  是則言中勝。」

彼發問天子語答者言:「我不問汝,何故多言輕躁妄說,我自說偈問世尊言:

「從地起眾生,  何者為最勝?
 於空墮地者,  復以何為勝?
 凡所祈請處,  何者為最勝?
 於諸言語中,  何者為上辯?」

爾時,世尊說偈答言:

「從下踊出者,  三明為最上,
 從空流下者,  三明亦第一,
 賢聖弟子僧,  是師依之上,
 如來之所說,  諸說之最辯。」

時,彼天子復說偈言:

「世間幾法起?  幾法相順可?
 世幾法取愛?  世幾法損減?」

爾時,世尊說偈答言:

世六法等起,  世六法順可,
 世六法取愛,  世六法損減
。」

時,彼天子復說偈言:

「久見婆羅門,  逮得般涅槃,
 一切怖已過,  永超世恩愛。」

時,彼天子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稽首佛足,即沒不現。

[校勘]

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子」字。

[註解]

三明:宿命明(宿命神通)、天眼明(天眼神通)、漏盡明(漏盡神通)。

世六法等起,世六法順可,世六法取愛,世六法損減:相當的《別譯雜阿含經》經文作:「六愛(眼觸生愛、耳觸生愛、鼻觸生愛、舌觸生愛、身觸生愛、意觸生愛)生世間,六觸(眼觸、耳觸、鼻觸、舌觸、身觸、意觸)能和合,六愛能得有,六情(即「六根」的舊譯)生諸苦。」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  • 天人能憶念自己的前世

天人能憶念自己的前世,但在貪著於享天福後則可能忘失前世。經上即記載了一些天人記得前世的例子:

《雜阿含經》卷二十二第594經提到,曠野長者往生無熱天(聖者所居的五淨居天之一)後立刻回人間拜訪佛陀,說「本人間時,有所聞法,不盡得者,今亦憶念。」

《雜阿含經》卷二十二第593經則記載給孤獨長者一往生兜率天,馬上回人間拜訪佛陀,並說偈。

《雜阿含經》卷三十六第999經記載,悉鞞梨天子能憶念自己的前世為樂善好施的國王。

由本經來看,天人仍會因為在人世時的所習而有偏見,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世間;而佛陀則是客觀地以智慧看世間。

  • 六入處因緣是世間

本經提到各種「六法」,可參考《雜阿含經》卷十三第304經:「何等為六六法?謂六內入處、六外入處、六識身、六觸身、六受身、六愛身。」(CBETA, T02, no. 99, p. 86, c26-28)

《雜阿含經》卷九第230經也說六入處因緣是世間:「謂眼、色、眼識、眼觸、眼觸因緣生受,內覺若苦、若樂、不苦不樂。耳、鼻、舌、身、……,意、法、意識、意觸、意觸因緣生受,內覺若苦、若樂、不苦不樂,是名世間。所以者何?六入處集則觸集,如是乃至純大苦聚集。」(CBETA, T02, no. 99, p. 56, a27-b3)

回到《雜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