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當正觀察眼無常。如是觀者,是名正見。正觀故生厭,生厭故離喜、離貪,離喜、貪故,我說心正解脫。

佛陀教導弟子:「應該正確的觀察眼(視覺感官)是無常的,照這樣的觀察,則是正確的見解。依正確的觀察而修行,就不會貪得無厭(於視覺感官),而可離於喜愛和貪欲,心就能解脫。」

如是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離喜、離貪,離喜、貪故。比丘!我說心正解脫,

也要認清耳(聽覺感官)、鼻(嗅覺感官)、舌(味覺感官)、身(觸覺感官)、意(心作為感官;接收訊息的感官)也都是如此,而能離於貪欲、進而解脫。

例如在禪坐時腦中仍不停的有妄念,就是因為腦袋繼續貪得無厭地接收、處理訊息,而無法捨棄這些妄念。觀察無常則漸能捨棄這些妄念。

心正解脫者,能自記說:『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』」

心已徹底解脫的人,則能夠自己作證:「我不會再次出生,清淨的修行已經確立,應當完成的都已完成,自己知道不會再受輪迴。」
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如無常,如是苦、空、非我,亦如是說。

此經文中講「無常」的觀法,皆可以「苦」、「空」、「非我」替代入。舉例而言:

  • 當正觀察六根是苦:感官是受到逼迫的。
  • 當正觀察六根是空:感官是因緣和合而生,沒有實體的。
  • 當正觀察六根非我:感官不是「我」。

修行人應該時常禪定,去觀照、運用這些法義。

回到《雜阿含經》